通知公告

体育教研部“十二五”建设与发展的思路及主要任务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1-11-09

一、发展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按照河北大学“十二五”期间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要求和部署,以河北大学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筹备90周年校庆为契机,把做好学校体育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深化体育课程、体育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完善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健康素质为根本,大力推进全体学生广泛参与的阳光体育及和谐校园创建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体育课程改革

1.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为适应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河北大学体育课程标准”及重新制定《河北大学通识教育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河北大学通识教育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将在原来一、二年级10门通修课程的基础上,增加综合健身、羽毛球等课程,将原来只对二年级学生开设的通修课程全部对一年级学生开设。在“十二五”期间,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在一至四年级学生中开设通识通选课程。继续开发新课程资源,根据学生体质健康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再增加2门以上新课程,丰富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河北大学体育课程改革走在河北高校的前列。体育课程争取实现校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

2.加强教学规章制度建设,实施体育教学质量监控

参照河北大学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评价办法,制定“体育课程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评价办法”;由体育教研部党政领导、教学督导、教研室主任、授课班学生等共同实施对体育教学各主要环节的质量评价。

制定和完善体育教学规章制度,形成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关体育教学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在体育教研部党政班子的领导下,建立健全体育教学管理体制,党政一把手全面负责,体育教研部下设以具有高级职称的中老年教师组成的督导组,负责对教学、科研、课外群体和运动训练的指导、监督和检查。教学督导组成员坚持听课制度,每学年听课不少于20节;体育教研室主任负责本教研室全面工作,以保证体育教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执行。

(二)师资队伍建设

1.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落实学校的“人才强校工程”战略,适应体育教研部学科建设发展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在“十二五”期间把青年体育教师的培养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选派优秀的青年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鼓励青年教师外出进修或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到2015年,1960年以后出生的教师学历层次34%达到硕士学位。体育教研部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要达到8名以上,占教师总数的12%;使体育教师的数量、年龄、职称、学历层次和教学能力水平等整体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培育教研风气,提高业务水平

体育教研部要想确立教学的中心地位,形成鲜明的体育特色,不断提高体育教育质量,关键是要培育一股良好的教科研风气,培育起良好的教师风范,打造一批思想不断更新、能力不断创新、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在体育教研部开展集体备课、集体练习的基础上,发挥各教研室的作用,扩展教研室教科研的范围,随着体育教研部教师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教研、科研活动要在教研室的层面上开展,在教中开展研,在研中促进教,教研室内开展理论学习、经验交流、教学研讨、课堂观摩、研讨课、汇报课,以老带新、新老互促,使教师在参与中合作,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互助,在互助中凝聚,在凝聚中提高,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

(三)人才培养

1.人才培养目标

为积极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现有的学校体育课程的基础上,调整、重构课程设置,在教育观念、教学管理、师资培养、课程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标准、场地设施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逐步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多元化的学校体育课程结构体系。

第一、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要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体育课程教学要完成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体质健康、心理健康、运动负荷五个基本目标。

第二、体育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研究性、探究性、协作性、发展性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重视体育课程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互利的具体教学实践环节,在每一个教学实践环节上,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营造生动、活泼、合作的学习氛围,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教师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体育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专项特长,注意课程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教学手段要具有多样性和新颖性,提倡同项目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实行课内外“一体化”,调动学生课前自主选、课上自主学、课外自主练的积极性,使其在体育课内外能够择其所好,得其所需,行其所能,展其所长,享其所乐。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河北大学通识教育体育课程设置要求,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两学年的通识通修课程。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在一至四年级学生中开设通识通选课程。

开设的体育课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能够与中学体育课内容相衔接,又照顾到学生体育基础的差异,教学中逐步拓宽知识广度和加深知识的深度,与课外活动、课余训练、课外竞赛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锻炼相结合,实行课内外“一体化”,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体育课程设置多样,给学生充分选择余地,学生根据所开设的项目,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需求,以“三自主”的形式选择体育课程,使每个学生全方面得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十二五”期间建设并形成具有河北大学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体育教学模式。

(四)教研与科研相结合,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氛围,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加强教研与科研的结合,围绕教学和教改开展科研,使体育教学工作由“经验型”转向“教研型”,体育教师要在继续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具有浓厚的科研意识和积极从事教学科研的观念,努力增强科研能力。

制定“体育教研部科研奖励方案”,建立教师科研奖励、激励机制,鼓励并支持教职工参加河北省及全国高校体育科研论文报告会和学术交流活动,并对获奖人员给予奖励;将教职工的科研与教学质量评优、年终考核、职称评定等直接挂钩;鼓励以老带新、强强联合、跨学科联合开展学术研究,提高科研课题和发表学术论文的级别。“十二五”期间争取申报立项3-5项省级课题,5-7项厅局级、校级课题。

(五)继续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1.扎实推进《健康标准》的落实,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在总结“十一五”期间经验和找出问题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制订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具体计划和措施,认真抓好落实;继续加强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目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同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与竞赛紧密结合起来,利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杠杆作用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使之成为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手段。

2.完善服务系统,在实施《健康标准》中“达标争优”

进一步完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统计、上报系统,努力实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的规范化、智能化、网络化;增加和补充各类所需要的测试仪器设备,并能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智能服务系统”软件相配合,逐步实现数据采集、统计、分析、上报,以及测试结果反馈、个性化健康诊断、指导学生锻炼等过程的智能化,减轻体育教师的工作负荷;建立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和测试结果报告制度,定期向教育厅、教育部报告情况和测试结果。

在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认真组织全体学生积极开展“达标争优”活动。对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等级的学生,颁发“阳光体育奖章”。

(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1.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促进体育锻炼常态化

继续按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要求,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促进体育锻炼常态化。在“十二五”期间,结合学校实施的“素质教育工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举措。由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领导,由群体处、竞赛处、学生体育社团指导处和宣传处具体负责,认真组织实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以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并使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与课外体育锻炼、体育比赛和运动训练相结合。在全校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健康第一”、“我运动,我快乐”等口号深入人心,在校内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形成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的良好风气,使体育活动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坚持课内外相结合,支持体育社团活动

在体育教研部开展“五个一”工程,即:体育教师为“课内外一体化”出一个办法;体育教师下到一个学院协助开展群体活动;体育教师参加一个课外锻炼点或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辅导工作;体育教师指导一个基层代表队训练或比赛;每年组织一次小规模的单项体育比赛。

继续加强与学生处、校团委的协作,加大对学生体育社团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在为学校各院配备体育指导教师的基础上,为学生的体育单项协会和俱乐部配备业务水平高、事业心强的专项体育指导教师或顾问,完善和健全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充分发挥他们在活跃校园体育文化及和谐校园创建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在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体育教研部将每年与校工会、校团委、校学生会(学生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联合举办各种体育竞赛活动,每年制定学校的体育竞赛计划,坚持开展学校传统项目的竞赛活动,做到“校级比赛学期有,院级比赛月月见,社团比赛周周搞”。通过体育竞赛活动,带动、促进学生群体活动,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

3.加强普通学生运动队的业余训练

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继续实行教练员竞聘上岗和教练员责任制。提高教练员素质和训练管理水平。

继续抓紧抓好普通学生运动队的组建和业余训练,严格训练纪律,规范运动训练管理,积极备战河北省第十七届、第十八届大学生运动会,争取在河北省大学生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将普通学生运动队的建设与发展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带动学校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加强与国内国际高校的体育文化交流,使之成为宣传河北大学的窗口。

(七)体育场馆与设施建设

继续加大对体育场馆与设施建设的投资,将北院田径场改建成为一个高质量的综合运动场;在南院、北院篮球、排球、网球场地周边添置照明设施,让篮球、排球、网球场晚上亮起来。

加快对现有场地的修缮和场地的改造工作,硬化土场地的地面或铺设塑胶场地,改善体育活动场馆的条件和周边环境。

充分挖掘校内体育场地的潜力,因地制宜的开发和利用各种体育资源,有效的增加生均体育场地面积,以保证体育教学、训练和学生群体活动的需要。

提高体育场地、设施的配备质量,将有些场馆与设施建设成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成为校园体育文化的活动中心。